刚刚回国的西周青铜“虎鎣”

  青铜“虎蓥”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,时代为西周晚期,盖内铸有“自作供蓥”四字铭文,因其特殊的形制、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珍贵的历史、艺术和学术价值。
  
  “虎蓥”为方唇,圜底,三蹄形足。肩的一侧有管状流,以伏虎为造型,另一侧有龙首鋬(pàn),盖折沿,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,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,原应有连链,现已失。肩部饰卷曲夔纹,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,腹下部饰瓦纹,足根饰饕餮纹。
  
  “虎蓥”名称的由来,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,目前据文字和史料记载存世的“虎蓥”仅有8件。
 
  
  “虎蓥”的回国五部曲
  
  2018年3月底
  
 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“虎蓥”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。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,立即开展信息收集、鉴定研究等工作。
  
  4月9日
  
  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“虎蓥”。
  
  4月10日
  
  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,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,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,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。
  
  4月28日
  
  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,邮件称青铜“虎蓥”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。
  
  10月12日
  
  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“虎蓥”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  
  11月23日,青铜“虎蓥”顺利抵达北京。12月11日,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“虎蓥”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。(据人民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