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话唐卡收藏

  唐卡,藏语意为可卷之物,指在纺织品上彩绘的卷轴画,可以悬在庙堂或家庭佛坛上,也可以用作讲经的图解。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,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、政治、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很多领域,是了解藏族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。
  
  漫长发展历程
  
  唐卡最早出现在公元十世纪,其形式源于印度布帛画及民间说唱者用的挂画。
  
  藏传佛教的图像源自印度教和佛教密宗的“曼荼罗”,画法传承了中亚、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画派的风格,有些画风则吸收了中原艺术的影响。
  
  早期唐卡的画幅近似正方形,现在一般为长方形。唐卡多画于布或纸上,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,画师在画上不署名,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,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,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。此外,唐卡还有极少量的缂丝、刺绣和珍珠。唐卡的绘制工艺复杂,用料考究,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,色泽艳丽,金碧辉煌且经久不退,并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。唐卡的材质丰富,目前存世量较大的是纸绘唐卡,其次是布绘唐卡,而以刺绣、缂丝等独特工艺制作的唐卡数量稀少,市场价格较高。明清宫廷御制物品历来是藏家关注热点,唐卡收藏一直如此。在艺术市场上,明清宫廷御制唐卡的收藏价值明显要高很多,特别是明代永宣时期、清代康雍乾时期宫廷制作的具有明确年款的唐卡,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热点藏品。
  
  收藏价值看金线
  
  衡量唐卡收藏价值,首先看的是佛像的面相身体比例,唐卡中佛像的身体比例是与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完全吻合的,因此佛菩萨的五官比例、体形度量是否正确非常重要,藏家要看开脸开眼是否庄严殊胜,是否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来绘制等;其次看线条,唐卡绘制的线条是否流畅自然,线条要细致而且粗细均匀,这是最考验画师功力的地方。画金线是唐卡绘制的最后一道工序,金线决定着唐卡的精致程度,显现出收藏价值的高低。一般勾金线的图案越复杂,工艺难度越高。这些金线勾勒的图案小而复杂,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楚,这对唐卡画师的眼力是一大考验。同时,勾线和过渡的细节,也是唐卡派别的区分标准,唐卡的金线是最能体现其收藏价值的;最后看整体气势:唐卡绘制完成后,看上去要有一种气势,善相的神态要慈善可亲,有一种欢喜之心;怒相的神态则要狰狞可怕,有一种威猛之气。曾有行家说,真正好的唐卡,无论观众处于哪个角度,都感觉到佛像的眼睛是看着自己的。
  
  走俏拍场
  
  进入新世纪以来,唐卡收藏市场有所升温,尤其是2006年,唐卡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,唐卡在国内拍卖市场的热度逐渐形成。2008年,在北京匡时春拍中,一件明正德红缎地五彩宝生佛织锦缎唐卡以246.4万元成交;2010年,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,一件16至17世纪缎地刺绣释迦牟尼佛唐卡拍出710万港元,另一件尺寸仅30.5×32.4厘米的明永乐缂丝释迦牟尼佛坐像唐卡也拍出482.2万港元;值得一提的是,2012年北京远方国际公司在秋季拍卖会上首度推出唐卡专场,成为拍卖史上第一个唐卡专拍。首场123件拍品成交了87件,成交额达到1547.4万元,其中一件18世纪藏东老虎唐卡拍出了320万元。2014年是唐卡行情上涨最快的一年,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,一件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竟奇迹般地以3.4844亿港元成交,将唐卡的拍卖交易行情推向了历史最高峰;2018年4月,在保利香港春拍中,原柏林寺旧藏六件清乾隆纸本墨彩描金七佛偈唐卡以1300万港元起拍,最终也以2124万港元拍出。
  
  唐卡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,一幅精美绝伦的唐卡,画师通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。由于目前唐卡的存量较少,追捧者增多,使得其市场行情持续多年不断上扬。自2006年以来,唐卡价格已上涨了约10余倍,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关注。(据金融时报)